2008年12月23日

2009‧我的個人網站

這幾年爬山爬岩都是讓自己很開心的事;在2008年的尾聲我弄了一個自己的網站,其實只是因為喜歡這樣的生活,能夠常上山拍拍照片、爬爬岩、很簡單的在山徑上優閒的走著(通常也有行程上的壓力啦),回家後想想山、畫畫圖、做做自己一直喜歡的設計工作,有個能讓自己發表自己想法的空間,如此而已。

向來不喜歡自己的設計得做的太商業,設計只是我創作的一種方式。而且有時創作的純粹對於我來說對自己更有價值,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Life Style是自己對生活的渴望,很感謝山讓我有這樣一段美好的生命。

個人網站連結:http://www.wildtrail.com.tw/

2008年12月9日

初雪‧奇萊

入冬的第一場大雪壟罩在合歡與奇萊山間,打亂了原意往奇萊東稜行去的旅人,只能乖乖的呆在成功堡山屋中避難,等待著大雪消融與下山的時機,卻也優閒的度過幾天白雪紛飛的山居歲月。
〝黑色奇萊〞原就是在形容這山區天候的多變,在白雪的覆蓋之中更顯露其黑色的美感與山的壯闊,而奇萊東稜縱走的危險與難度或許也就在於天候的不穩定及難以捉摸吧! 山中的生活再簡單不過,有山屋依靠及不虞匱乏的糧食之外,僅須隨遇而安即可,同山友們一行人,吃喝聊天就能打發整日時光,無須理會山下瑣事,再單純不過;爬山真也難的糊塗,難得輕鬆。相簿連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shineminglee/EcOsgG

2008年11月25日

Pentax‧我的拍照系統

Pentax算是個冷門的系統,還好我拍照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夠輕量、體積小,能讓我用較小的體能負擔把它帶上山,然後有一定的影像品質即可。帶著一部重量輕而且定焦鏡輕盈體積小的相機,很自然的以餅乾鏡聞名的Pantax變成了選項。

我選用畫質不錯的大光圈人像鏡FA35mm F2AL做為行進間隨拍鏡頭,另搭DFA MARCO 100mm F2.8的微距鏡拍攝生態及風景來滿足我大部分的攝影需求。

我的拍照系統:
Pantax K10D
FA35mm F2AL
DA18-55mm F3.5-5.6AL
DFA MARCO 100mm F2.8

2008年11月17日

山路‧有伴 My Friend

爬山這件事…一直以來就是件很難讓人理解的事,探索這件事的原因也有很多的解釋,最有名的句子大概就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雪巴人也曾對早期攀登聖母峰的外國人說,”為什麼要爬山…那裡什麼也沒有阿”…;繩伴招坤以前也常問我…為什麼要爬岩…;或許身旁的人在看待爬山這檔事永遠跟爬山的人感受很不一樣吧,在這樣疏離的時代生活著,能找到伴去做共同理想真的很不容易,而”有伴”這件事我自己倒是覺得很重要,但卻又有人說”山是為了自己爬的”….哈哈,這似乎永遠是不會有固定答案的標準問題。

上回我從雪山下來後,我創作了我的兩個爬山的朋友畫像…感謝你們陪我走過漫漫山路,還幫我揹了個生日蛋糕上山。

2008年11月9日

When Ur hiking, keep those in mind...



這是小徐弄給我的有趣且實用的登山守則影片,我覺的挺有趣的想說把它給PO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喔。

2008年11月7日

Let My People Go Surfing‧任性創業法則

爬山的朋友對於Patagonia這個戶外運動品牌應該不默生吧,在很多國外的登山影片中經常可見這個品牌的身影,這本書談論的就是這個品牌創辦人對這個品牌的設計概念、經營管理及企業的歷史與文化。

本書開頭一語道出的理念〝第一條、員工可以隨時翹班去衝浪 “
說真的,每次爬山第一個覺得討厭的就是請假,老是要算自己還有幾天假還能請幾天,但很多時候怎麼會有時間去做等待呢,很多事物哪等的急以後做,所以真希望哪天我也能做到....該上山的時候就打包裝備就上山!能有這麼灑脫的心態。

另外也談論到Patagonia 產品的設計想法及對大自然的態度,這是很值得從事戶外運動及設計的我思考的一本書。

相關引用:Patagonia Logo及書籍封面屬原公司及野人出版社所有,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2008年11月3日

雪山‧巒大花楸

隔了大半年沒上山了,趁著老闆娘在找人去雪山玩,就偷了個閒跟了去玩,其實我也是想趁這個機會去369後方山坡拍一下巒大花楸,順便散散心玩一玩;雖然我的生日還有幾天才到,不過卻讓我驚喜的提前在山上過了一次的生日,真是感謝我的好朋友們幫我準備了個小蛋糕,還有那天晚上在369廚房的那一大堆我認識及不認識的響導及porter們,讓我享受了一個很棒的夜晚…謝謝大伙的熱情。

2008年10月22日

阿潘和佩吟的私房路線─鼻頭角步道

離開濱海公路轉進鼻頭角小港口,走進鼻頭角步道後,世界就好像靜了下來,那種感覺很奇妙,有時候自己倒也蠻喜歡走走這樣的私房路線,跟朋友邊走邊敘舊,沒有壓力的隨走隨拍。
他们倆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像自家後院般的沒事就來走走,找燈塔小舖的龍哥喝咖啡,打屁聊天;以前我和他们夫妻倆也走過幾回,這次居然連龍哥都認得我了,這個純樸的港口真的是人情味濃厚。

相簿連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TeVvC#




2008年10月15日

山際旅行‧台三線公路南段

繼六月的台三北段之後,這次台三南段的旅程將台三線全線438.7公里騎完,台灣西部山際旅行的紀錄也就算是圓滿完成了。

台三線南段的單車旅行,從台中經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終點於屏東市與台一線相接,總長度約270公里的路程;其中嘉義縣中埔鄉澐水至台南縣楠西鄉密枝為澐密戰備道路,沿著山區修築的道路,由澐水到永興20公里路程爬坡近800公尺,無補給點的山路十分具有挑戰性;出大埔後沿曾文水庫至楠西,此段路程美麗且車少寧靜是台三線南段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行走於台灣西部平原的邊陲丘陵地帶,豐富多變的人文聚落及自然景色,台三線南段是一段值得挑戰且美麗的道路。


台三南段行程─
Day-1:台中→霧峰→草屯→名間→集集→竹山→斗六
Day-2:斗六→梅山→竹崎→中埔→沄水→永興→大埔
Day-3:大埔→草嶺→楠西→玉井→南化→旗山
Day-4:旗山→九如→屏東→鳳山→高雄

相簿連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LeSOoE#

2008年10月14日

Cradle To Cradle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我從事設計工作、熱愛戶外活動,總是看著台灣的原生土地被無情的破壞而心痛不已,在戶外的生活我遵循著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跡的七大原則做自己的行為準則,但在都市的生活呢?我是不是也該站在設計的角度去思考永續。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這個理念,是希望人類將生產的產物從生產至產品的生命結束後也能自成一個生態的循環,獨立於大自然的循環之外並能合與自然諧共處,回到設計的源頭思考,就像棵櫻桃樹一樣,縱然繁花落盡,卻依然生生不息。

相關引用:
標誌屬MBDC所有、書籍封面屬野人出版社所有,如有錯誤請指正,謝謝。
相關聯結:http://www.c2ccertified.com/

2008年9月29日

九月颱‧Typhoon

今年夏天至今的幾個颱風…從7月的桃山、喀拉葉和七彩湖,9月的黃金峽谷、大霸尖山,連續的行程都因颱風而被迫取消,台灣夏季的多變氣候真不適合從事登山活動。

我想是山在考驗我吧,我也該好好想一想,我能做些什麼事,能讓我在山下也能依戀著山的感覺,而不單僅是總想著上山叨擾;或許我該認真考慮是否要遵守夏季不上山,讓自己也讓山有充份休息的時間與空間的時候了。

2008年9月15日

初秋午後‧大砲岩 Rock Climbing

9月初秋的週末,在渡過了漫長的夏日之後,我和另外兩個繩伴很難得的湊在一起爬岩。秋天的大砲岩是舒服的,不那麼烈的陽光和微風,躺在習慣置放器材的岩石平台上,望望山、摸摸石頭,秋天真是適合爬岩的日子。

經過了幾個月夏天不上山的懶散日子,要不是緊接著爬山季節的到來,逼著自己不得不起來爬岩,不然我倒還比較想優閒的享受這初秋溫暖的陽光,睡個舒服的午覺。

相簿連結:
http://picasaweb.google.com/shineminglee/GCQbHJ

2008年9月2日

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跡七大原則

Leave No Trace 7 Principles不留痕跡七大原則: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事前的準備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在已開發的環境行走與露營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適當處理廢棄物
4. Leave What You Find 不帶走任何東西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降低營火的衝擊
6. Respect Wildlife 尊重野生動物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考慮其他造訪野地的夥伴

相關聯結:http://archive.lnt.org

2008年9月1日

赫威神木 Big Trees

在山上我還蠻喜歡看到很大很大的樹,那種可以提供給人穩定安全的感覺;這禮拜去北橫小烏來走了趟赫威神木,感覺好極了;想想自己自從5月走完雪劍就再也沒真的走過什麼完整的路線,平日工作起來也越來越心浮氣燥,這一天走下來內心安靜平復許多。

相簿連結: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QWBQBD

山路‧水鹿 Formosa Sambar

一直想找機會去安東軍或南二段尋鹿,卻因天氣及行程的安排而遲遲未能如願,所以在山上遇到水鹿的經驗大概只有前年走關斷時遇見的那顆水鹿的頭骨,有種悲涼又未能如願的驚奇!

水鹿做為台灣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在高山仍有一定數量的族群,守護著台灣原生的土地。我以〝山路、水鹿〞這樣的情感來創作這個角色,來守護自己和所有爬山的人們。

關斷相簿連結: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uePphE

2008年8月31日

夏夜‧蛙鳴 Summer Night

整個7月和8月只要假日有空,就陪著兩個準備登玉山的朋友在陽明山找路線練習,剛好我也想針對自家附近的山區做一些比較深入的探索,尋找適合平日自己生態攝影及定點觀查的好地點。

最後我選定了天母古道路徑旁的水池及幾處容易到達且生態豐富的地點,做為我平日有空即可前往紀錄與拍攝的地點。

在這樣的想法下,陸續進行了幾次的夜拍及並拍了些生態照片,稍做整理後就PO了出來。

夏夜‧古道蛙鳴: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aJSGCC
夏日‧生態隨拍: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mHRWWB

2008年8月17日

Bike To Work !! 騎單車‧上班去 !!

在7月的一個晚上,實際騎車探索了從家到公司的單車路線後,擬定了我的單車上班路線,基本上我利用了絕大部份的河濱自行車道,但這也讓我得多花20分鐘繞路經過社子地區,但基本上我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我可以在繁忙的上下班尖峰,免於塞車及空氣污染之苦,畢竟台北的馬路對於單車族仍是不夠友善。

之後幾週的週五我都騎車去公司工作,提早在週五下班的第一刻,優閒的享受假期的開始,也在早上優閒的看見河濱早起的美麗景緻,工作和生活就是應該這樣。

我的單車上班路線:
劍潭→百齡橋→社子→洲美快速道路下(穿越社子島)→大稻埕碼頭→華中橋→中和

2008年7月5日

結果與傳遞‧台灣百合

前陣子我在舊家陽台上突然望見一株含苞待開的百合,才突然驚喜的想起這是我和父親三年前一起種下的台灣百合,這天父親告訴我,這盆百合頭一年像盆野草、第二年不知為何原因沒開花、今年終於盛開。

或許當時的自己只是一時興起,這三年來卻也幾乎忘了這件事,但卻讓父親照料著這株平時狀似雜草的百合整整三年,我想或許我在父親眼中永遠仍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吧!

這幾天趁著葫果成熟尚未隨風飄散之際,我將葫果剪下逐一分送喜歡的朋友,希望這台灣原生種的百合種子可以透過友情,一同分享生命的感動將愛傳出去。

2008年6月22日

十字‧信仰 大砲岩雙十裂隙路線

我爬岩爬的不好,甚至只能說是玩玩而已;一直以來對於雙十裂隙右側的這條路線(正確名稱應是"十面埋伏"吧),總是存著一份接近信仰的心,一種對於攀岩及對自然的信仰。

在我初學攀岩時,我在這條路線花了不少的時間克服,雖然這只是條難度大概9的路線,但或許以我的年紀、資質和努力來說,我這輩子攀岩的實力大概就僅只於此了。

雖然如此,但每當我回到大砲岩,總是會想再坐在這條路線下,仰望石頭上那道完美的雙十裂痕;手癢的想爬上那橫裂隙,用那近乎於扭曲無法平衡的動作,踩住裂隙往上攀爬,試圖追求那種貼近岩面上心靈的平靜與感動。

或許攀岩迷人的地方就在於感受這種平衡向上的力量,這種人與自然平衡共處的力量吧!

八字‧結緣

記得幾年前當我學習攀岩的這個繩結開始,我才正式與登山運動及我那亦師亦友的繩伴結下了這段不解之緣。

當繩索透過繩伴的確保傳遞到我身上,我打上這個繩結,兩個獨立的生命就此連結,連結起共同完成路線的信任與生命經驗的傳承。

攀岩運動需要兩個人共同執行,就得心很接近彼此信任,共同面對每段困難的路線,透過繩索傳承技術與經驗,在岩壁上尋求身體的平衡與向上的力量中,體會彼此的生命...

感謝我的繩伴,在我面對生命的不同路線時,總能給我最由衷的建議。

2008年6月9日

山際旅行‧台三線公路北段


台三線─縱橫於中央山脈以西的山際丘陵地帶,曾是台灣開拓史上所謂的「漢番交界線」,從繁華的大台北都會到客家小鎮、原民部落的質樸,遠離了西部平原的喧鬧接近山的寧靜。

台三線北段的單車旅行,從台北經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到台中,總長度約200公里的路程,透過單車去看見台灣的公路角落,去感受這段道路的歷史。從客家開墾到清代及日治時期對山的治理、光復後的戰備用途,一段道路訴說著百年來台灣的文化變遷。

相簿連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DROGRC

2008年6月6日

雪山縱走大小劍


5月初走了趟雪劍縱走,也在這趟旅途中的最後一顆百岳山頭─小劍山,完成了自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第30顆的百岳。

最近一個朋友不經意的問起:「爬山的時候心裡都在想些什麼?」
我很直接的回答道:「什麼都不想、就是放空、去感受。」
單純的享受登山過程的優閒生活,慢慢感受山帶給自己的感動,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山頭的數字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想30對我而言不僅只是山頭的數字,更是爬山心境上的一種成長。

雪劍相簿連結: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hineminglee/ZXXWSI